西沙群岛岛礁生态系统脆弱,岛礁尾流带来的上升流等对其具有深远影响。为深入了解我国西沙群岛岛礁尾流动力机制,本研究综合利用红外遥感、水色遥感、微波遥感数据以及我国高分光学影像数据对西沙岛礁尾流现象进行了观测,同时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起了一套西沙群岛附近水平分辨率高达400米、垂向80层的海洋动力模型XA-FVCOM,成功模拟了2009年西沙次中尺度岛礁尾流动态。研究成果揭示了西沙气旋、反气旋尾流涡的不对称性特征——反气旋涡比气旋涡更不稳定而很快瓦解,并且涡旋主要是由礁体侧边界的剪切流不稳定性引起,同时发现离心-惯性不稳是影响反气旋岛礁尾流涡不稳定的最重要的机制。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SCI收录,1篇EI收录。SCI收录文章发表于海洋领域知名期刊Ocean Modelling(影响因子3.108)上。本研究为后续开展西沙珊瑚礁保护工作、西沙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评估工作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晕夜鲜段魃澈S、保护西沙海域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该研究获得了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由我所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完成。
图1 西沙岛礁尾流模拟与高分1号卫星(GF-1)观测对比
(a) 2014年5月30日GF-1图片;实线(虚线)圆圈分别代表气旋(反气旋)尾流涡边界;(b)2014年5月的月平均AVISO SSH和海表地转流;(c)XA-FVCOM模拟的2009年4月6日、8日、9日海表涡度
图2 玉琢礁强气旋、反气旋涡SST和垂向剖面特征
(a)-(b)瞬时海表温平面分布及其(c)-(d)相应垂向剖面,黑(白)等值线分别代表流向由外到里(由里到外)的水平流速分量;虚线代表涡旋核心,点线虚线分割开气旋、反气旋涡区域
图3 玉琢礁海表瞬时涡度变化过程
绿色圆圈代表通过VGED程序识别得到的尾流相干涡旋的边界
@ 见好就收才是赢9721版权所有